信息来源: 时间:2022-6-1
对于掺杂浓度取MOS晶体管中常用值(102~105μm-3)的衬底,费米势ΦF的值近似为9Φt~16Φt;因此,式(2.4.17)中的2Φt为18Φt~32Φt。不难看出,在反型区图2.5c),因为ψs≥Φt,式(2.4.17)可以近似写成下式①:
氧化层下面的总电荷(单位面积上的)是来源于反型层中的电子电荷Q´I和来源于耗尽区中电离受主的电荷Q´B之和:
现在我们来估算Q´I和Q´B。首先考虑在反型层中的电子。在图2.5c中,坐标是的任意一点上的电子浓度由式(2.4.13)给定。
当沿轴离开表面时,由ψs降低到零,并且由于与中成指数关系,故急剧衰减。因而,我们可以选择一点,使在该点以下,电子浓度可以忽略。于是,所有自由电子实际上包含在和之间的一层空间内(图2.5c)。中心在,厚度为且平行于表面的薄层中所包含的自由电子数为,其中A为顶视截面积。这些电子的总电荷是。于是我们可把反型层中所有电子的电荷QI用下式表示:
这样,单位面积反型层电荷Qf将由下式给出:
用这种方法来求Q´I的值需要较长的计算过程,并且要用数值积分方法(附录F)。因此,我们将用一个广泛采用的简化方法来代替它:先确定一个足够精确的Q´ B名的表达式,然后再返回去根据式(2.5.2)和(2.5.1)来求Q´I的值。下面我们先集中注意力于耗尽区。和pn结中的情况一样,我们认为耗尽区具有明显边界,其深度在表面之下ιB处(图2.5c),反型层就在耗尽区的顶部。数值计算结果(附录F)表明,反型层中的大部分电荷集中在非常靠近表面处(百分之几微米以内)。由于耗尽区的深度ιB通常要大得多,因此可以认为反型层是一厚度可以忽略的薄层[5-10],称为电荷薄层近似[8],这意味着实际上全部耗尽区内没有电子。由于忽略了厚度,因而反型层两端的电势降落也将被忽略,于是,我们假设全部表面势。降落在p型讨底的耗尽区上。因此可以把ιB与ψs用和1.5节中分析n+p时的类似方法联系起来。再假设在耗尽区内可动载流子浓度与电离受主浓度相比可以忽略,在1.5节中已把这种假设称为耗尽近似。在这种假设下求解泊松方程(1.2.13),可导出一个类似于式(1.5.13)的方程:
令Q´B为耗尽区内电离受主的单位面积电荷,对应于式(1.5.14)有:
把式(2.5.6)和(2.5.1)代入式(2.5.2),最后可得单位面积反型层电荷①:
利用式(2.5.6)和(2.5.7),我们在图2.7中绘出了|Q´B|,|Q´I|以及它们之总和|Q´c|与ψs的关系曲线。
一种方便的做法是把反型区分为三个子区:即在图2.7中被称为弱反型、中反型和强反型的三个区。为了和图2.6中的反型定义相一致,可把图2.7中的弱反型的开始点定义为
弱反型区的上限点在很多文献中定义为
从图可见,当表面势小于此值时,实际上几乎全部表面电荷来源于耗尽区电荷,相应的反型层电荷因太小以致在图2.7的标度下难以表示出来。然而,当MOS结构是晶体管的一部分时,这些极少量的反型层电荷却可以产生不可忽视的导电能力。随着s增加到高于2ΦF,由于式(2.5.7)中存在指数项,|Q´I|开始显著地增大。当ψs超过2ΦF几个Φt时,|Q´I|变得强烈地随ψs而变化。对于这一结论,不应感到奇怪。从图2.6可见,在中ψs=2ΦF处,表面电子浓度已经和受主离子浓度一样高了。由于式(2.4.12)表明n表面属与ψs是指数关系,所以中ψs在2ΦF之上再增加几个Φt后就足以提供很大的n表面在紧靠表面的各点上的浓度也将急剧地增加,从式(2.5.4)可见,|Q´I|值将开始“起飞”了。我们可以在此附近取一点,定义为强反型的开始点,图2.7中用ΦHO表示。即有
式中ΦzO等于几个Φt。把强反型定义得更明确些,即把ΦzO的值取得更确定些是可能的,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2.7节。
除了Q´I和Q´B对Q´C的相对贡献外,讨论一下由于表面势改变ΔQ´I而引起的电荷改变量对ΔQ´c的相对贡献也是十分重要的。ΔQ´c的一部分由反型层电荷的改变量ΔQ´I提供,另一部分由耗尽区电荷的改变量ΔQ´B提供,即从式(2.5.2)可见,有
首先考虑低VGB,因而也是ψs和|Q´C|较小的情况。假设VGB改变ΔVGB1引起电荷变化ΔQ´c1,如图2.7所示。从该图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电荷的改变量实际上全部由耗尽区的电荷改变量ΔQ´I提供。而且,为供应这些电荷变化量所要求的表面势的变化量Δψs是相当大的。显然,刚才所描述的现象是图2.7中标出的“弱反型”区(除了十分靠近该区上限的一些点外)的主要特征。
现在假设VGB较大,它所引起的ψs和|Q´C|也较大。假设VGB改变ΔVGB2引起电荷变化ΔQ´c,如图2.7所示。与前面所述情况不同,现在实际上全部ΔQ´c(应为ΔQ´c2——译者)由反型层电荷的变化量ΔQ´I2所提供,而ΔQ´B(应为ΔQ´B2——译者)可忽略,且引起这些电荷改变量所要求表面势的改变量Δψs2很小。在图2.7中标有“强反型”的整个区域内都明显具有这一特性。
让我们稍停片刻,以便总结一下在推论中得到的一些最重要的结果。我们已经导出了足够的用于表征MOS系统反型特性的方程,这些方程是:
1、电势平衡
式(2.3.1)是电势平衡方程,为方便起见,重写如下:
2、电荷平衡
根据式(2.3.3)和式(2.5.5),有
3、电荷与电势的关系
下面3个方程式把每一电荷变量和与其有关的电势联系起来。具体说来,栅上的电荷通过式(2.4.18)和加在氧化层两端的电势差相联系,重写如下:
反型层电荷用式(2.5.7)与表面势相联系,有如下形式:
最后,耗尽区电荷用式(2.5.6)与该区两端的电势差相联系,有如下形式:
式(2.5.12)至式(2.5.16)5个方程包含了6个变量,其中3个是电势差(VGB,ψox,ψs),3个是单位面积电荷(Q´G,Q´I,Q´B)。在5个方程中,我们可以消去6个变量中的4个,从而导出其余2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例如,让我们来推导VGB和ψs之间的关系式。消去另外4个变量,可得
或者再用式(2.5.2)和(2.5.1)导得
式中
适合于各种工艺参数的γ值示于图2.8中。参数γ称为体效应系数(其原因在第3章中将显而易见)。式(2.5.18)绘于图2.9,在该图中以ψs与VGB的关系表示出来(虽然该方程式不可能对ψs有显式解)。注意,对于曲线上较低部位的一些点,为提供因ΔVGB所引起的电荷变化量要求有较大的的Δψs(也与图2.7有关)。而对于曲线上较高部位的一些点,只要一个微小的Δψs就足以提供这些电荷变化量,这是由于图2.7中曲线的陡度所造成的。弱反型区的特征是斜率dψs/dVGB较大,且近似为常数;而在强反型区内,这一斜率降低到很小值。
若用VGB来表示,则弱反型、中反型和强反型的开始点将分别记为VLO、VMO、和VHO.如图2.9所示。VLO和VHO可以从式(2.5.18)求得,只要令其中的ψs分别等于式(2.5.8)中的ΦLO和式(2.5.9)中的ΦMO。然后忽略式(2.5.18)中较小的指数项,可得
为了求得VHO,可令式(2.5.18)中的ψs=ΦHO,只要ΦHO已准确的知道。注意,因为ΦHO如式(2.5.10)所指出的要比2ΦF大几个Φt,所以这里的指数项不能忽略。因此,即使是ΦHO的一个小误差也会引起指数项的一个大误差,因而也造成ΦHO的一个大误差。通常,可求得
式中VZO为零点几伏(对于实际器件,室温下的典型值是0.6V)。(对VZO值的进一步讨论请见2.5.2节)
在目前的推导过程中,希望找出一个如下形式的关系式:
遗憾的是。如果企图从式(2.5.12)至式(2.5.16)导出这样一个关系式,所得结果只能是一个隐式表达式,即Q´I不能闭式地表示为VGB的函数。若VGB值给定,Q´I值待求,那就只能用数值方法求出所得复杂方程的解。
就我们的应用来说,可考虑用参数表示法来代替式(2.5.23),这种参数表示法由式(2.5.7)和(2.5.18)组成。若设定ψs值,则对应的Q´I和VGB就能从这两个公式中求得。于是Q´I与VGB的关系曲线就可绘出,如图2.10所示。
让我们再来推导一种Q´I的表达式,为以后所用。若在式(2.5.12)至(2.5.14)中消去Q´G和ψox,然后把式(2.5.6)和(2.2.6)代入结果式中,可
这样,可以把式(2.5.24)和(2.5.18)看成Q´I和VGB之间关系的另外一种参数表示。
联系方式:邹先生
联系电话:0755-83888366-8022
手机:18123972950
QQ:2880195519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天安数码城天吉大厦CD座5C1
请搜微信公众号:“KIA半导体”或扫一扫下图“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提供 MOS管 技术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