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框图及其原理电路解析

信息来源: 时间:2022-4-26

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框图及其原理电路解析

微程序控制的概念早在1951年就由威尔克斯提出,直到80年代器件进入了VLSI技术时代,才得以大量实际应用。它的主要优点在于规则化,便于修改和扩充指令,适合于设计成VLSI结构。

微程序控制的原理

计算机的全部功能在于对操作数执行一系列指令。一条指令要分好几步完成,每步发出一组控制字,使数据通道完成一步动作。这一组控制字就叫一条微指令,执行一条基本指令应该包括多条微指令。

把所有基本指令中的微指令汇编起来放在一个ROM内作为微程序存储器,它是控制器的核心。由于各种基本指令所包含的微指令中不少是共同的,为了节省芯片面积,把这些相同的微指令进行合并,再通过有条件或无条件转址的办法来调用。

图5.6给出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框图。如果不相同的微指令数为m,每条微指令给出的控制字数为n,那末就构成容量为m×n的微程序ROM。微程序ROM必须配上相应的地址译码器,以选中所需要执行的某条微指令。同时,指令进入微程序ROM必须有指令寄存器及指令译码器。指令译码器给出该指令的微程序入口地址,并由入口地址送入微程序ROM的地址寄存器CC,以选中该指令的第一条微指令。接着再执行下续的几条微指令,直到该指令执行完毕后又回到新的取指指令,以执行下一条指令。每一条微指令不仅要给出一组控制数据通道的讯号,而且还要给出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并输入到ROM的地址寄存器CC,作为下字址。下字址有以下几种情况:

微程序控制的原理

1、顺次执行[CC+1],即下条微指令的地址是上一条微指令的地址增1。

2、image.png,表示无条件转移到CC=AB的地址。以字长8位为例,AB为一个8位数,A代表高4位,B代表低4位。

3、image.png,表示有条件转移到CC=AB。J为选定的某一个标志符。J=1,转到CC=AB;J=0,顺次[CC+1]。这与上述几种PLA控制器中标志符对PLA输入控制作用的原理是相似的。

4、image.png表示返回到原先寄存地址CC0,即将CC0送入CC。可以用于转子微程序等。

5.个,表示按指令操作码转移地址,即将指令操作码送入CC。

应用以上5种微程序地址转移方式可以完成所有基本指令的各自一套微指令操作。


联系方式:邹先生

联系电话:0755-83888366-8022

手机:18123972950

QQ:2880195519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天安数码城天吉大厦CD座5C1

请搜微信公众号:“KIA半导体”或扫一扫下图“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提供  MOS管  技术帮助

推荐文章